【2017 Nov.】電影清單記錄
- yentzu38
- Dec 1, 2017
- 8 min read

《拆彈少年》(LAND OF MINE)2016
《女權之聲:無懼年代》(SUFFRAGETTE)2015
《樓下的房客》(The Tenants Downstairs)2016
《模犯生》(Bad Genius)2017
《震撼擂台》(Southpaw)2015
《血觀音》(The Bold The Corrupt and the Beautiful)2017
《因為愛情:在離開他以後》(The Disappearance of Eleanor Rigby: Him )2014
《因為愛情:在她消失以後》(The Disappearance of Eleanor Rigby: Her )2014

《拆彈少年》(LAND OF MINE)2016--Martin Zandvliet (馬汀·贊帝維)
個人評分:㊣㊣㊣㊣
《拆彈少年》對我來說就如同H看恐怖片一樣令人害怕以及膽戰心驚。
當少年在猜拆除地壘時,我總是用手指蓋在眼睛上方,只敢透著指縫看,深怕少年一個不小心就炸死了自己。導演將這種不確定感拍得非常好,我的心跳跟著少年一起撲通撲通跳著。

《拆彈少年》改編自真實歷史。是由丹麥和德國一起合拍的歷史電影。
這段要求德國少年協助拆除丹麥境內的地雷行動被視為丹麥犯過最嚴重的戰爭錯誤。
因為當時的日內瓦公約第32條明定:「禁止將戰俘用於不健康或危險的工作。」
但是卻不得不對德國和丹麥政府刮目相看,因為他們勇於承認歷史的錯誤,並將這段令人髮指的事件公布出來。且我深信電影所呈現出來對於德國少年的殘忍,一定是當初現實中的千萬分之一而已。畢竟害怕觀眾也會跟著崩潰。
這些少年只不過是未滿18歲的青少年,指派他們去拆除地雷,面對著下一秒自己會不會被炸死,或者每天都要面對同伴被炸死,這樣的心理壓力以及創傷就算叫一個成熟的大人來拆彈也未必能不喪失理智而瘋狂。

不過總覺得每次電影裡的死亡,總是可以預知。
因為當電影人物說:我結束了這項工作,我就要回老家幹嘛或者說結束之後要去做什麼事情的角色,這個角色總是會在下一秒就領便當!!這是電影裡領便當的SOP嗎?

/

《女權之聲:無懼年代》(SUFFRAGETTE)2015--Sarah Gavron (莎拉·加瓦倫)
個人評分:㊣㊣㊣
《女權之聲:無懼年代》的女主角凱莉·墨里根(Carey Mulligan)是我喜歡的女演員之一。
第一次知道凱莉·墨里根這個女演員是在電影《大亨小傳》,凱莉·墨里根在《大亨小傳》裡把女人舉手投足間的撫媚柔情詮釋的非常美,讓我跟男主角李奧一樣也愛上她了。
這部電影是在講述20世紀的英國婦女,為了爭取投票權,而不惜展開激烈訴求的故事。
題材雖好,但我覺的劇情似乎過於平淡了些。就連最後電影該呈現出來的高潮都顯的過於平淡。海報中出現的梅姨,竟然只是來串場的,讓我有點失望啊!
不過,大家都知道所有的權益,從來就不是從上天掉下來的,但是為了享有平等自由或者是為了追求公義而願意挺身而出的人總是寥寥無幾,甚至背負著黑名化。
所以,正當我們「理所當然」的享受當前的待遇時,也是該好好了解當年沒有任何權力的女人們是如何訴諸她們的訴求,並且如何在父權壓迫下為現代女人殺出一條血路。
當年沒有權力的女性,就算被光明正大的性騷擾也是無權反抗。不過關於這點,我覺得現代女生還是會有不少人會忍氣吞聲就是了。

在現在的女性看來是雞皮蒜毛的小事,在以前沒有女權的年代都是滔天大罪。

/

《樓下的房客》(The Tenants Downstairs)2016--崔震東
個人評分:㊣㊣㊣
2016年上映的《樓下的房客》一直到最近才出DVD,可以說是讓我等了一年阿!!
我大約是在9年前閱讀《樓下的房客》這本小說,看電影之前雖然小說中描寫的一些細節已經忘的差不多了,但故事主軸還是依然記得,畢竟這本《樓下的房客》是九把刀寫的書中我唯一喜歡的小說。
不得不說電影將畫面拍得非常華麗且還帶點獵奇,但對於小說裡面的主要靈魂人物---穎如,電影卻沒有給這個腳色多一點畫面,且電影裡刻畫的穎如實在太不像一個活生生的人了(心裡的OS:正常的人看到電影裡的穎如一定會馬上覺得她不是個簡單的人物吧!!) 我想應該是為了後面的結尾,電影才會這樣塑造穎如吧~
說到結尾確實也讓我非常出戲,我覺得犯罪不一定都要有理由,就如打破我觀念的電影《八釐米》中的變態殺人魔跟私家偵探說的話「你一定很想聽我說因為我來自一個不正常的家庭
,從小沒人關愛所以導致我要做這樣變態的事情來報復,所以你就能理解我為何會犯下毒手
。」但實際上這個殺人魔從小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他之所以會下毒手殺害年輕女性,
只是因為他喜歡!!
《樓下的房客》為了要解釋為何房東要做這些骯髒且殺人的舉動,於是結局就來個灑狗血的解釋,讓我覺得太多此一舉了。畢竟,人性總是帶著黑暗。
電影裡廢物大學生的角色,是我唯一同情的角色。實在太可憐了QQ

邵雨薇在這部電影還蠻美的~

飾演用身體加薪的陳小姐--李杏的演技讓我為之一亮。

李康生的演技好乾又讓人容易出戲。

/

《模犯生》(Bad Genius)2017-- 納塔吾·彭皮里亞
個人評分:㊣㊣㊣
其實我很想給四個㊣,因為《模犯生》把學生生活中每個學生幾乎都會遇到的事情(不管是自己作弊或者看到別人作弊),拍得非常有趣,整部片的節奏感抓得非常好,緊湊不拖泥帶水。
那為何還是少給一個㊣呢??原因就和《樓下的房客》一樣,我無法接受這結局!!
我到寧願他們再做一票,還比較深得我心~畢竟主角小琳從頭到尾都是有選擇權的,憑什麼讓阿班一個人黑化呢??
不過,轉換一下角度,這個社會就是如此,最近流行的中國大陸用語「低端人口」,就說明了底層人民不管怎麼努力永遠無法翻身之外,還得淪為蟑螂一樣人人喊打和驅趕,這就是我們不得不低頭的現實。在怎麼有理想的人遇到現實總是得低頭。(嘆)
看完電影後,才曉得飾演小琳的茱蒂蒙·瓊查容蘇因,竟然是個名模!!

小琳的好馬吉是不是有點像小朱茵?

讓我不忍心的阿班QQ

/

《震撼擂台》(Southpaw)2015--Antoine Fuqua(安東尼·法奎)
個人評分:㊣㊣㊣
傑克·葛倫霍也是我喜歡的一個演員之一(因為臉是我的菜咩),但不知道為什麼雖然我喜歡他,但他演的片卻很難正中我心?!
其實我不是個愛看運動電影的人,但為了傑克·葛倫霍,我還是默默的坐在電視前看了起來。
可惜《震撼擂台》又是一個無法正中我心的例子。
電影把飾演拳王的傑克·葛倫霍設定成一個脾氣有問題,花錢如流水的常勝者拳王,但因為發生某些事情讓拳王一蹶不起,但又因為某些事情拳王要改進向上,大概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但,類似的電影實在太多,劇情走向也都很類似,要有突破我想應該還蠻難的吧!
左邊照片是傑克·葛倫霍在電影《獨家腥聞》為了要飾演遊走於社會邊緣的腳色,狂瘦14公斤
右邊照片就是在《震撼擂台》要演拳擊手又增重20公斤,真的是很敬業的演員。

在電影裡一直被狂揍,看的還是很不忍心~~很想大喊,不要打臉!!

女主角是我完全無感的瑞秋·麥亞當斯>"<

/

《血觀音》(The Bold The Corrupt and the Beautiful)2017--楊雅喆
個人評分:㊣㊣㊣㊣
上個月看大佛,這個月看觀音,可以稱得上是神佛之戰。
如果說大佛是社會底層的生活寫照,那血觀音則是上層社會的腹黑和權力遊戲。
在《血觀音》得金馬獎最佳影片之前我早就很期待血觀音這部片,因為導演是導《男主角,女主角》的楊雅喆。當初桂綸鎂在戲中的髮型,我也東施效顰學戲中的桂綸鎂一樣把左半邊的頭髮給剃了XDD。
回到《血觀音》這部電影,為了不暴雷,就不講戲中的劇情,唯一可告訴大家的則是《血觀音》的劇情隱射非常的大膽,看完電影會馬上去翻查歷史事件看看自己是否有猜中導演在電影中的隱喻?!
而美術設計和服裝也非常的有誠意,讓我對國片又增加了一點信心!!
希望還沒進電影院的可以共襄盛舉一起到電影院支持好的國片。
惠英紅在整部電影李氣場真的非常的強,看看王月的表情似乎有點害怕呢!(笑)

好久沒看到陳莎莉了,我超喜歡看陳莎莉之前演的八點檔連續劇。

因為我真的很少看國片,第一次知道吳可熙這個演員。
吳可熙將女人的風情萬種表現的淋漓盡致,連我都覺得她在戲中很美。

手指頭夾根菸都覺得很有味道。

14歲的女演員--文淇,以14歲的年齡來看,演技真的沒話說,希望台灣能好好栽培這位有演技天份的演員。千萬不要和我之前很喜歡的琳賽蘿涵一樣,完全走鍾阿~~


/

《因為愛情:在離開他以後/在她消失以後》(The Disappearance of Eleanor Rigby: Him / HER)2014--Ned Benson(奈德班森)
個人評分:㊣㊣㊣㊣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一個題材分成兩部電影來呈現,《因為愛情:在離開他以後》是用女生的視角展開故事;《因為愛情:在她消失以後》則是用男生的角度。
導演用男女不同的觀點來描述發生在男女主角身上一件痛徹心扉的事件,不同的性別會如何面對這樣的人生關卡。
至於這兩部電影的觀看順序,導演說不管從哪部開始都不會影響劇情。
我是先看《因為愛情:在離開他以後》,電影還沒演到中間段落我就已經知道發生什麼事,所以不會影響我觀看的情緒。但如果要堆疊情緒,我則建議從《因為愛情:在她消失以後》開始看起,可以清楚的知道事情始末,情緒也能比較快的進入劇情。
女主角是我蠻喜歡的電影《攻敵必救》的女演員--潔西卡·雀絲坦所詮釋,潔西卡·雀絲坦嚴格來說稱不上漂亮,但我覺得是一位很有個人魅力的演員。

以下可能會有雷,請斟酌是否要繼續往下拉。
------------------------------------------------------------------------------------------------------------------------------
------------------------------------------------------------------------------------------------------------------------------
------------------------------------------------------------------------------------------------------------------------------
以下可能會有雷,請斟酌是否要繼續往下拉。
『一顆流星劃過夜空只需一秒的時間,但至少你看見了它的美麗。』
那一瞬間,即是我們的永恆。
首先,我想說的是,導演雖然是個男生,但把一個母親發生喪子的哀慟心情表達的很剛好,不多也不少。再來,我很私心的認為,沒有失去孩子的人是完全無法同理這段故事的。
電影裡的這對夫妻遭遇了這世間上最痛的事情---失去自己的孩子。
對我而言這兩部電影,我看到的不是兩性議題,也不是單純的愛情。
電影想探討的是創傷,以及男性和女性是怎麼面對傷痛,這樣的課題。
《因為愛情:在離開他以後》
一個孩子的死去,就像一個沒有一絲光線的黑洞,讓母親自願身於那樣的黑暗谷底。
我非常能理解電影裡伊蘭諾(女主角)想要推開康諾(男主角),想要一個人獨處的心情。
失去孩子的母親等於是失去了全世界。
面對著自己的丈夫,腦海中想起的再也不是當初熱戀般的甜蜜情節,取而代之的則是永無止盡的淚水和怨懟的生活。為了暫時停止悲傷,只有遠離丈夫逃離滿是回憶的家,一個人舔拭傷口、試著展開新生活或許才能暫時逃開這個醒不過來的惡夢。
但,身為一個母親怎可能假裝忘記曾經有個孩子躺在她的懷裡衝著她笑?
想起來既甜蜜又悲傷,想忘記卻無法忘記更害怕忘記。
每天與自己的情緒在拔河。
該怎麼活下去?該怎麼想起孩子的笑臉?該怎麼走出悲傷的情緒?
該怎麼拾起以往的生活?該如何展開以往的笑顏?該用什麼表情面對以往深愛的男人?
思緒不停縈繞在腦海。
電影裡伊蘭諾的教授問她有沒有孩子,我很認真地看著伊蘭諾的表情,就是這樣的表情。
旁人無法察覺內心在淌血以及防衛自己的表情。
《因為愛情:在她消失以後》
康諾就像一般男人一樣,習慣將悲傷放在心底,試圖假裝一切都沒發生過,並想找回和伊蘭諾以前的快樂生活,康諾更不懂為何伊蘭諾要離開他?甚至叫他去一夜情。
終究是兩人表現的悲傷不同步。
我很喜歡電影裡的最後一幕,在兩人分開之後的某天夜晚,伊蘭諾悄悄地走在康諾的身後,
雖然電影呈現的畫面是夜色,但我卻能看到有一道微量的光在這兩人之間。

Comments